武汉的殡葬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:
- 烧“落气纸”:当家中老人去世,首先要放一火盆在灵床前,开始烧纸钱,这意味着逝者可以带着冥币上路。同时,要有人在逝者耳边呼唤其名字,以示送行。
- 布置灵堂:灵堂通常设在堂屋中,灵堂前壁上会布置个“奠”字,“奠”字下面是供桌,供桌上面放有鱼、肉、馒头、水果等供品。灵床则是用长木板架在两个板凳上,木板上铺送灵布,灵布上放置经整容后的灵体,灵体上盖上灵被。灵床前置香案以及长明灯,香案主要是用于来祭奠的人朝拜烧香用的,长明灯则表示可以照亮死者走的路,还可能表示香火不断。
- 披麻戴孝:这是武汉地区殡葬习俗中的重要一环。亲属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戴孝服,按旧制应分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五种,不过实际生活中还是以披白色的头巾为主,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一般是由头巾的长短、材质的不同来区分。
- 净身和换衣:净身也称为洗丧,是为逝者清洗身体。换衣则是给逝者更换上干净的衣裤鞋袜。
- 开吊:开吊则是将亡者抬上灵床放置于白色的帐幕之后,蜡烛香盆和遗像一切准备就绪后,亡者的直系亲属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一生的磨难,一般由女性进行吊唁,声调哀痛欲绝,也俗称“哭灵”。
- 移床:传统殡仪习俗认为,老人弥留时忌住偏房,须移往正厅低床,头朝门外,此为“寿终正寝”。
- 报丧:家中老人去世,需要向亲友报丧。过去报丧一般由家中年轻人前往,向亲友告知家中老人去世的消息,并邀请他们前来参加葬礼。
- 堂奠:在葬礼上,亲友会向逝者敬献花圈、挽联等物品,并在灵前鞠躬、默哀,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。
以上是武汉地区民间传统的殡葬习俗的主要内容。这些习俗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,也是生者对死亡的一种认知和面对方式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,一些习俗可能会逐渐淡化或改变,但其核心价值和意义仍然被传承和延续着。